联系方式
联系地址:昆明市呈贡区龙城街道兴呈路绿地东海岸营销中心10楼
邮政编码:650501
联系电话:0871-64568099、0871-64589088
传真号码:0871-64568099
电子邮箱:kmsysh2011@126.com
申请入会
商会学院
【商会学院】学习月报 (2020第1期 总第1期 2020年9月上)
文章来源:昆明市邵阳商会  上传时间:2020-9-2  点击人气:859

 

                                                                       

 

 

●创刊词

我们和春天的约会(第2页)

●领导讲话

习近平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第2页)

●经济形势

2020年上半年宏观经济运行分析与展望(第7页)

优化营商环境的30条利好消息(第14页)

●政策解读

国家信用监管政策介绍(第15页)

企业信用修复(第16页)

●文学赏析

乡愁(第18页)

我们和春天的约会

周迎春

 

许久以来我们怀有这样一个心愿:能够搭建一个静心学习的平台,不受纷扰繁杂的干扰,尽情尽兴地在学海畅游;能够让知识这一抹暖色,如天上的繁星一样,闪耀着洁白而晶莹的光彩;能够在平台上种下一株花,绽开心瓣、吐露书香,芬芳里告诉我们春天的消息!于是,我们的《学习月刊》诞生了,我们带给大家的绝不是短暂的惊喜,而是永久的承诺!

彩云之南、滇池之畔,是我们生活和创业的家园。美丽春城,见证着邵商的青春热血;七彩云南,上演着惊世的沧桑巨变。这些鲜活的时代律动,共振着我们邵商的情感,浸润着我们邵商的智慧,承载着我们邵商的梦想!在市场嬗变、百舸争流的时代洪流中,续写着邵商与时俱进的不朽传奇!

在这个熙熙攘攘的世界懂得爱、明白真,能够向善向真向美向雅而生,能够在红尘中彰显崇高的品格,在发展中播洒高尚的善举,在征途中实现人生的价值,我们将无比欣慰、无比骄傲!《学习月刊》将以字为砖、以文为基、以知识为筋、以思想为魂,共同筑起心灵的家园!

知者,谓我所思;不知者,谓我所痴。当我们倘徉在浩瀚的学海时,我们并不会孤单,因为我们的双脚已经深深地扎根于现实。同样,当我们存在于纷扰的现实时,我们也不会迷茫,因为我们还有极为神圣的梦想,这个梦想已经翱翔于拼搏的天空。为了这个梦想,我们拼搏,我们付出,我们无怨无悔!

当今时代,文化影响将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广泛而深刻。“诚信经营,敢为人先”不仅是邵商精神,更是邵商文化的精髓,是邵商衣钵相传的精神内核!增强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才能努力实现新跨越式。《学习月刊》力求贴近新时代,贴近邵商发展现状,把握时代脉博,提供精神食粮,奏响时代最强音!

闲暇里,茶灯下。我们都是求学人!知识海洋里,让我们情怀天下、泛舟书海!

中国梦,邵商梦。我们都是追梦人!新的征程上,让我们不忘初心、逐梦前行!

亲爱的家人们,《学习月刊》就像一缕春风,从春天吹来,将以她特有的芬芳,定期与你相约,期待着你的眷顾!在未来的岁月中,她的歌吟将悠扬而动人,她的灵魂将可爱而美丽,她的思想将丰满而灵动!因为她的血脉来源于我们,她的呼吸与我们同频共振,她将与我们携手共赴春天的约会!

习近平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

2018年11月1日)

大家好

今天,我们召开这个座谈会,主要是听听大家对经济发展形势和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和建议。首先,我向在座各位民营企业家和全国广大民营企业家,致以诚挚的问候!

  刚才,几位民营企业代表发了言,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有关部门要认真研究吸收。下面,结合大家发言和关心的问题,我讲几点意见。

  我国非公有制经济,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方针政策指引下发展起来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破除所有制问题上的传统观念束缚,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打开了大门。1980年,温州的章华妹领到了第一张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到1987年,全国城镇个体工商等各行业从业人员已经达569万人,一大批民营企业蓬勃兴起。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发表后,兴起了新一轮创业兴业、发展民营经济的热潮,很多知名大型民营企业都是这个时期起步的。

  党的十五大把“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确立为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明确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六大提出“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提出“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多次重申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公有制经济财产权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同样不可侵犯;国家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和合法利益,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废除对非公有制经济各种形式的不合理规定,消除各种隐性壁垒,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健全以公平为核心原则的产权保护制度,加强对各种所有制经济组织和自然人财产权的保护,清理有违公平的法律法规条款”。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要“鼓励民营企业依法进入更多领域,引入非国有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更好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党的十九大把“两个毫不动摇”写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作为党和国家一项大政方针进一步确定下来。

  2016年3月4日,我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民建、工商联界委员联组会时,专门就坚持我国基本经济制度问题发表了讲话,阐明了党和国家对待民营经济的方针政策。今天开这个会,目的是集思广益、坚定信心、齐心协力,保持和增强我国民营经济发展良好势头。

  今年10月20日,我专门就民营经济发展问题给“万企帮万村”行动中受表彰的民营企业家回信,强调改革开放40年来,民营企业蓬勃发展,民营经济从小到大、由弱变强,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是党中央的一贯方针,这一点丝毫不会动摇。

  一、充分肯定我国民营经济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我国民营经济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截至2017年底,我国民营企业数量超过2700万家,个体工商户超过6500万户,注册资本超过165万亿元。概括起来说,民营经济具有“五六七八九”的特征,即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在世界500强企业中,我国民营企业由2010年的1家增加到2018年的28家。我国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推动我国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成为创业就业的主要领域、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政府职能转变、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国际市场开拓等发挥了重要作用。长期以来,广大民营企业家以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组织带领千百万劳动者奋发努力、艰苦创业、不断创新。我国经济发展能够创造中国奇迹,民营经济功不可没!

  我们党在坚持基本经济制度上的观点是明确的、一贯的,从来没有动摇。我国公有制经济是长期以来在国家发展历程中形成的,积累了大量财富,这是全体人民的共同财富,必须保管好、使用好、发展好,让其不断保值升值,决不能让大量国有资产闲置了、流失了、浪费了。我们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监管、惩治国有资产领域发生的腐败现象,都是为了这个目的。同时,我们强调把公有制经济巩固好、发展好,同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不是对立的,而是有机统一的。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应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而不是相互排斥、相互抵消。

  一段时间以来,社会上有的人发表了一些否定、怀疑民营经济的言论。比如,有的人提出所谓“民营经济离场论”,说民营经济已经完成使命,要退出历史舞台;有的人提出所谓“新公私合营论”,把现在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曲解为新一轮“公私合营”;有的人说加强企业党建和工会工作是要对民营企业进行控制,等等。这些说法是完全错误的,不符合党的大政方针。

  在这里,我要再次强调,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变!我们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没有变!我们致力于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和提供更多机会的方针政策没有变!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写入了宪法、党章,这是不会变的,也是不能变的。任何否定、怀疑、动摇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言行都不符合党和国家方针政策,都不要听、不要信!所有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完全可以吃下定心丸、安心谋发展!

  总之,基本经济制度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制度。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成果,是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主体,也是我们党长期执政、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力量。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我国民营经济只能壮大、不能弱化,不仅不能“离场”,而且要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

  二、正确认识当前民营经济发展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近来,一些民营企业在经营发展中遇到不少困难和问题,有的民营企业家形容为遇到了“三座大山”:市场的冰山、融资的高山、转型的火山。这些困难和问题成因是多方面的,是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等多重矛盾问题碰头的结果。

  一是国际经济环境变化的结果。一段时间以来,全球经济复苏进程中风险积聚,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明显抬头,给我国经济和市场预期带来诸多不利影响。民营企业占我国出口总额的45%,一些民营出口企业必然会受到影响,那些为出口企业配套或处在产业链上的民营企业也会受到拖累。

  二是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结果。当前,我们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经济扩张速度会放缓,但消费结构全面升级,需求结构快速调整,对供给质量和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必然给企业带来转型升级压力。在结构调整过程中,行业集中度一般会上升,优势企业胜出,这是市场优胜劣汰的正常竞争结果。市场有波动、经济有起伏、结构在调整、制度在变革,在这样一个复杂背景下,部分民营企业遇到困难和问题是难免的,是客观环境变化带来的长期调整压力。对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一样都需要逐步适应。

  三是政策落实不到位的结果。近年来,我们出台的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很多,但不少落实不好、效果不彰。有些部门和地方对党和国家鼓励、支持、引导民营企业发展的大政方针认识不到位,工作中存在不应该有的政策偏差,在平等保护产权、平等参与市场竞争、平等使用生产要素等方面还有很大差距。有些政策制定过程中前期调研不够,没有充分听取企业意见,对政策实际影响考虑不周,没有给企业留出必要的适应调整期。有些政策相互不协调,政策效应同向叠加,或者是工作方式简单,导致一些初衷是好的政策产生了相反的作用。比如,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过程中,有的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惜贷不敢贷甚至直接抽贷断贷,造成企业流动性困难甚至停业;在“营改增”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规范征管给一些要求抵扣的小微企业带来的税负增加;在完善社保缴费征收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征管机制变化过程中企业的适应程度和带来的预期紧缩效应。对这些问题,要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解决,为民营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当前,我国民营经济遇到的困难也有企业自身的原因。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一部分民营企业经营比较粗放,热衷于铺摊子、上规模,负债过高,在环保、社保、质量、安全、信用等方面存在不规范、不稳健甚至不合规合法的问题,在加强监管执法的背景下必然会面临很大压力。

  应该承认,当前一些民营经济遇到的困难是现实的,甚至相当严峻,必须高度重视。同时,也要认识到,这些困难是发展中的困难、前进中的问题、成长中的烦恼,一定能在发展中得到解决。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基本经济制度,落实好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民营经济就一定能够实现更大发展。

  三、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

  保持定力,增强信心,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是我们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关键。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主要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同时,我国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明显上升,下行压力有所加大,企业经营困难增多。这些都是前进中必然遇到的问题。

  面对困难挑战,我们要看到有利条件,增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必胜信心。一是我国拥有巨大的发展韧性、潜力和回旋余地,我国有13亿多人口的内需市场,正处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阶段,中等收入群体扩大孕育着大量消费升级需求,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蕴藏着可观发展空间。二是我国拥有较好的发展条件和物质基础,拥有全球最完整的产业体系和不断增强的科技创新能力,总储蓄率仍处于较高水平。三是我国人力资本丰富,有9亿多劳动力人口,其中超过1.7亿是受过高等教育或拥有专业技能的人才,每年毕业的大学生就有800多万,劳动力的比较优势仍然明显。四是我国国土面积辽阔,土地总量资源丰富,集约用地潜力巨大,也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空间支撑。五是综合各方面因素分析,我国经济发展健康稳定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生产要素条件没有改变,长期稳中向好的总体势头没有改变,同主要经济体相比,我国经济增长仍居世界前列。六是我国拥有独特的制度优势,我们有党的坚强领导,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全面深化改革不断释放发展动力,宏观调控能力不断增强。

  从外部环境看,世界经济整体呈现复苏回暖势头,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潮流。今年前三季度我国进出口保持了稳定增长势头,同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贸易总额均实现增长。随着共建“一带一路”扎实推进,我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贸易合作加快推进,成为我们外部经济环境的新亮点。

  总之,只要我们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就一定能够加快转入高质量发展轨道,迎来更加光明的发展前景。

  在我国经济发展进程中,我们要不断为民营经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帮助民营经济解决发展中的困难,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变压力为动力,让民营经济创新源泉充分涌流,让民营经济创造活力充分迸发。为此,要抓好6个方面政策举措落实。

  第一,减轻企业税费负担。要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成本行动各项工作,实质性降低企业负担。要加大减税力度。推进增值税等实质性减税,而且要简明易行好操作,增强企业获得感。对小微企业、科技型初创企业可以实施普惠性税收免除。要根据实际情况,降低社保缴费名义费率,稳定缴费方式,确保企业社保缴费实际负担有实质性下降。既要以最严格的标准防范逃避税,又要避免因为不当征税导致正常运行的企业停摆。要进一步清理、精简涉及民间投资管理的行政审批事项和涉企收费,规范中间环节、中介组织行为,减轻企业负担,加快推进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零收费,降低企业成本。一些地方的好做法要加快在全国推广。

  第二,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要优先解决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甚至融不到资问题,同时逐步降低融资成本。要改革和完善金融机构监管考核和内部激励机制,把银行业绩考核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挂钩,解决不敢贷、不愿贷的问题。要扩大金融市场准入,拓宽民营企业融资途径,发挥民营银行、小额贷款公司、风险投资、股权和债券等融资渠道作用。对有股权质押平仓风险的民营企业,有关方面和地方要抓紧研究采取特殊措施,帮助企业渡过难关,避免发生企业所有权转移等问题。对地方政府加以引导,对符合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方向、有前景的民营企业进行必要财务救助。省级政府和计划单列市可以自筹资金组建政策性救助基金,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在严格防止违规举债、严格防范国有资产流失前提下,帮助区域内产业龙头、就业大户、战略新兴行业等关键重点民营企业纾困。要高度重视三角债问题,纠正一些政府部门、大企业利用优势地位以大欺小、拖欠民营企业款项的行为。

  第三,营造公平竞争环境。要打破各种各样的“卷帘门”、“玻璃门”、“旋转门”,在市场准入、审批许可、经营运行、招投标、军民融合等方面,为民营企业打造公平竞争环境,给民营企业发展创造充足市场空间。要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要推进产业政策由差异化、选择性向普惠化、功能性转变,清理违反公平、开放、透明市场规则的政策文件,推进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执法。

  第四,完善政策执行方式。任何一项政策出台,不管初衷多么好,都要考虑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考虑实际执行同政策初衷的差别,考虑同其他政策是不是有叠加效应,不断提高政策水平。各地区各部门要从实际出发,提高工作艺术和管理水平,加强政策协调性,细化、量化政策措施,制定相关配套举措,推动各项政策落地、落细、落实,让民营企业从政策中增强获得感。去产能、去杠杆要对各类所有制企业执行同样标准,不能戴着有色眼镜落实政策,不能不问青红皂白对民营企业断贷抽贷。要提高政府部门履职水平,按照国家宏观调控方向,在安监、环保等领域微观执法过程中避免简单化,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执行政策不能搞“一刀切”。要结合改革督察工作,对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的产权保护、弘扬企业家精神、市场公平竞争审查等利好民营企业的改革方案专项督察,推动落实。

  第五,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的要求落到实处,把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作为一项重要任务,花更多时间和精力关心民营企业发展、民营企业家成长,不能成为挂在嘴边的口号。我们要求领导干部同民营企业家打交道要守住底线、把好分寸,并不意味着领导干部可以对民营企业家的正当要求置若罔闻,对他们的合法权益不予保护,而是要积极主动为民营企业服务。各相关部门和地方的主要负责同志要经常听取民营企业反映和诉求,特别是在民营企业遇到困难和问题情况下更要积极作为、靠前服务,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对支持和引导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克服困难、创新发展方面的工作情况,要纳入干部考核考察范围。人民团体、工商联等组织要深入民营企业了解情况,积极反映企业生产经营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支持企业改革创新。要加强舆论引导,正确宣传党和国家大政方针,对一些错误说法要及时澄清。

  第六,保护企业家人身和财产安全。稳定预期,弘扬企业家精神,安全是基本保障。我们加大反腐败斗争力度,是落实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是为了惩治党内腐败分子,构建良好政治生态,坚决反对和纠正以权谋私、钱权交易、贪污贿赂、吃拿卡要、欺压百姓等违纪违法行为。这有利于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健康环境。纪检监察机关在履行职责过程中,有时需要企业经营者协助调查,这种情况下,要查清问题,也要保障其合法的人身和财产权益,保障企业合法经营。对一些民营企业历史上曾经有过的一些不规范行为,要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按照罪刑法定、疑罪从无的原则处理,让企业家卸下思想包袱,轻装前进。我多次强调要甄别纠正一批侵害企业产权的错案冤案,最近人民法院依法重审了几个典型案例,社会反映很好。

  我说过,非公有制经济要健康发展,前提是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要健康成长。希望广大民营经济人士加强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提升。民营企业家要珍视自身的社会形象,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企业家精神,做爱国敬业、守法经营、创业创新、回报社会的典范。民营企业家要讲正气、走正道,做到聚精会神办企业、遵纪守法搞经营,在合法合规中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守法经营,这是任何企业都必须遵守的原则,也是长远发展之道。要练好企业内功,特别是要提高经营能力、管理水平,完善法人治理结构,鼓励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新一代民营企业家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人艰苦奋斗、敢闯敢干、聚焦实业、做精主业的精神,努力把企业做强做优。民营企业还要拓展国际视野,增强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形成更多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我就讲这些,谢谢大家。 

2020年上半年宏观经济运行分析与展望

中央结算公司

  二季度,我国宏观经济增长逐渐向常态回归,上半年GDP同比增速走出“V”型态势。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生产端恢复快于需求端,第三产业恢复较慢。三驾马车方面,以线上消费为代表的居民消费活动逐步恢复,逆周期调节带动基建投资二季度快速反弹,出口韧性较强但进口整体不佳。价格方面,食品价格逐渐趋稳,CPI同比涨幅逐月回落,PPI仍处通缩状态同时边际出现好转,人民币汇率弹性加大但总体趋稳。5月“两会”释放出力度空前、落地有力的财政、货币、金融政策,全力支持疫情防控,托底呵护宏观经济,扎实推进“六稳”“六保”工作。

  展望下半年,GDP增速将进一步恢复,预计投资、消费将进一步复苏,但外需萎缩风险恐不利于出口增长。CPI下行、PPI往上,预计二者将收敛至“0”附近,人民币汇率短期可能受中美关系扰动,但中长期稳定趋势不改,更不排除小幅升值可能。建议财政政策适当增加短期国债发行,货币政策继续向内聚焦并鼓励进一步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金融政策加快构建商业银行资本补充长效机制,以提早谋划应对不良资产增长风险。

  一、宏观经济运行状况

  (一)国内生产总值及三次产业运行情况

  受疫情剧烈冲击,上半年GDP同比负增。上半年,疫情防控形势、复工复产复商复市情况是我国宏观经济增速变动的最主要影响因素。一季度,国内疫情集中爆发严重冲击宏观经济供需两端,GDP同比下降6.8%。二季度,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宏观经济进入修复性回升,呈现出生产回升、消费回补、投资加速态势,出口贸易也展现出超预期的韧性,当季GDP同比增速回升至3.2%。

  但与此同时,由于海外疫情全面扩散,国内防疫措施尚未完全解除,上半年GDP实际同比下降1.6%,弱于潜在增长水平。

  三次产业同步复苏,第二产业修复速度较快。一季度疫情对三次产业均产生负面冲击,其中对农业生产影响相对较小,对第二和第三产业冲击显著。二季度宏观经济逐步修复,三次产业GDP增速均现明显反弹,同步实现转正。其中第二产业GDP同比增速较一季度回升逾14个百分点,修复速度明显快于第三产业。主要原因是全球疫情加速扩散,国内疫情零星反复,防疫措施无法完全撤回,餐饮、旅游、娱乐等线下服务活动仍受较大限制。分行业看,住宿餐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人群密接型行业GDP同比实际增速二季度依然为负。

  工业生产增速持续回升,但二季度后期回升速度有所放缓。3月起,防疫措施开始有序撤回,对生产端回暖产生明显提振,上半年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降幅较一季度收窄逾7个百分点,二季度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仅比上年同期低2个百分点。但从单月增速看,需求端修复不足正制约工业生产加速回升。其中,三大门类中占比最高的制造业增加值6月同比增速更是较5月回落0.1个百分点,主因是工业生产的上行弹性主要取决于总需求修复力度,而当前总需求仍明显弱于疫情前。此外,受需求端非均衡修复影响,工业生产修复表现出行业分化:二季度国内基建、地产投资加速,建筑链条相关行业生产景气度迅速回升;需求回补、政策刺激带动车市回暖,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大幅改善;但终端需求不足导致下游消费品行业生产景气普遍较弱,同时扣除防疫物资后出口额同比负增。

  粮食生产稳中向好,生猪生产逐步恢复。由于单产提高,在播种面积同比小幅下降的情况下,2020年夏粮总产量创历史新高。随着畜禽企业复工复产有序推进、畜禽产品调运和生产资料运输逐步畅通以及生猪产能持续提升,二季度畜牧业生产稳步恢复。上半年猪牛羊禽肉产量同比降幅比一季度收窄近9个百分点,其中猪肉产量同比降幅比一季度收窄10个百分点,二季度末生猪存栏量比已连续三个季度环比增长。

  (二)固定资产投资

  二季度固定资产投资较快修复。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下降3.1%。其中一季度同比大幅下滑,二季度以来,固定资产投资呈现相对较快的修复势头。据测算,当季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名义增速较一季度大幅回升19百分点左右,考虑到二季度GDP增速较一季度回升10个百分点,可以认为投资正在成为当前带动经济回升的主导性力量。

  逆周期调节作用凸显,二季度基建投资出现明显反弹。上半年基建投资(不含电力)累计同比下降2.7%,降幅比一季度收窄17个百分点,处于较快修复轨道。据测算,二季度基建投资同比增长6%,增速比一季度大幅走高约25个百分点,好于固定资产投资整体修复水平,成为二季度投资乃至整个宏观经济回升的核心动力。基建投资大幅增长的推动因素主要有三:首先,作为当前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的重要工具,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各地基建项目开工、施工速度明显加快。其次,以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量和新增企业中长期贷款(其中包括承担基建任务的城投企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大幅增长为标志,过去两年制约基建投资的资金瓶颈问题得到显著纾解。最后,以“5G”等七大领域为代表的新基建受到普遍重视,正成为当前基建投资的重要增长点。

  房地产开发投资上半年领跑。上半年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同比增速在三大类投资中率先回正,积压需求释放、房贷利率下调推动房地产市场迅速回暖是主要原因。此外,通过信贷、债券融资及销售回款等渠道,二季度房企融资环境明显好转。全面复工后房地产施工进度随之加快,5月以来房屋新开工面积同比持续正增。需要指的是,5月以来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改善幅度出现明显放缓,这与近期调控政策边界趋严、二季度信贷余额增速走平等因素直接相关。同时也预示着下半年房地产投资增幅面临抑制。

  利润增速下滑、外需前景走弱,压制企业投资信心,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速仍然为负。上半年,制造业投资累计同比降幅虽较一季度大幅收窄,但仍处深度负增状态,成为整体投资回暖的主要拖累。据测算,二季度当季制造业投资同比下降近5%。其中,在上年基数明显偏低情况下,6月制造业投资增速仍未摆脱负增长(-3.5%)。在疫情严重冲击下,大宗商品价格下降叠加终端需求走弱,导致工业品价格进入通缩状态,制造业利润大幅下滑,1-6月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累计同比下降近13%。目前海外疫情仍处加速蔓延态势,未来一段时间外需面临萎缩风险,严重冲击制造业投资信心。但疫情并未打断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过程,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正增5.8%,较一季度加快近20个百分点,绝对增速和回升幅度都明显高于制造业整体。

  (三)消费 

  居民消费活动逐步恢复,但“报复性”消费并未出现。二季度以来,前期积压的消费需求持续回补,加之各地刺激消费政策频出,居民消费活动逐步恢复,汽车等耐用品消费明显改善。但疫情阴云未散,加之就业形势严峻、可支配收入下滑抑制居民消费信心和能力,上半年及二季度当季社零同比增速延续负增,降幅均较一季度明显收窄。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前期积压的消费需求已基本释放,而新增消费需求不足,6月社零增速回升速度明显放缓。

  疫情影响叠加政策支持,线上消费占比进一步提升。由于居民线下消费活动仍受一定限制,不少线下商家开始转战线上,、网络直播等新模式、新业态迅速发展,今年以来,线上消费对稳定整体消费发挥了重要作用。上半年实物网上商品零售额累计同比增速超14%,比同期社零整体增速高近26个百分点。政策方面,继3月多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意见》,提出要鼓励线上线下融合等新消费模式发展,大力发展“互联网+社会服务”消费模式等意见后,近期多部门再度联合下发《关于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激活消费市场带动扩大就业的意见》,强调把支持线上线下融合的新业态新模式作为经济转型和促进改革创新的重要突破口。因此,本次疫情客观上带动线上消费实现了一次阶跃式发展,且这一势头将在疫情消退后继续保持。

  (四)进出口

  出口表现出较强韧性。以美元计价,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同比下降6.6%,降幅较一季度收窄1.9百分点。其中,出口额降幅较一季度收窄7个百分点,据测算,二季度我国出口贸易额同比增速小幅转正。主要原因有四:首先,国内疫情得到控制后,复工复产加速,供应链逐步恢复,前期积压的出口订单得以集中出货。其次,以口罩及医疗仪器为代表的防疫物资出口高增,对整体出口增速产生提振。再次,二季度后全球疫情显著升温,国内疫情进入稳定控制阶段,受此影响我国出口的“替代效应”显现,数据显示,这段时间我国出口在美欧日市场中的占比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而墨西哥、印度等其他新兴市场国家占比则有所下降。最后,近期各国经济陆续开始“带疫重启”,经济景气状况有所改观,短期内对我国出口有一定拉动作用。

  进口金额降幅明显扩大,6月当月增速转正。一季度国内疫情集中爆发对进口的影响较小。但二季度以来,进口额降幅反而有所扩大。据测算,二季度我国进口贸易额同比下降近10%,降幅较一季度扩大近7个百分点。在国内经济重启,内需渐进改善背景下,进口额降幅反而扩大,一方面是由于海外疫情防控导致各国生产活动放缓,从供给端对国内进口形成制约;另一方面则是受大宗商品价格大跌拖累。值得一提的是,6月我国进口贸易量价齐升,进口额同比增速实现转正至2.7%,大幅超出预期,这与当月BDI指数大涨,以及国内PMI进口指数边际回升相印证。

  (五)物价

  食品价格逐渐趋稳,CPI同比涨幅逐月回落。上半年CPI累计同比增速在3.8%的高位,但涨幅较一季度下滑逾1个百分点。主因是在CPI中权重较大的猪肉和蔬菜价格下跌,带动食品CPI同比涨幅收敛。同时,受终端需求恢复缓慢、国际油价暴跌抑制的影响,非食品价格涨势也有所放缓。二季度食品和非食品价格“剪刀差”有所收窄。

  6月CPI同比涨幅较5月小幅反弹,结束了连续三个月的大幅下行。背后原因是餐饮业复业加快、猪肉进口下降及南方多雨等带动食品价格上涨。同期非食品价格同比涨幅创下逾十年来的单月最低,显示疫情发生后消费市场需求不足正成为经济恢复的主要拖累。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跌、总需求偏弱,工业品通缩加剧。上半年PPI累计同比下跌1.9%,跌幅较一季度继续扩大。其中生产资料PPI累计跌幅明显高于整体,表明疫情对原材料和中上游工业品需求的冲击更直接,以及原油价格暴跌的下拉作用。下游生活资料价格则受食品、日用品等刚性需求支撑,同比维持正增。

  国内需求回暖、国际油价回升,PPI边际出现好转。二季度后期,国内基建、地产等相关建筑链条景气度回升支撑工业品价格回暖,加上供需两端积极因素带动国际油价反弹,带动PPI环比跌幅持续收敛,6月单月PPI环比由负转正,同比跌幅小幅收窄。

  (六)汇率

  人民币汇率总体平稳,积极因素不断集聚。上半年,疫情全球蔓延推高市场避险情绪,全球实际利率走低,支撑美元指数总体偏强。与此相对应,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围绕“7”双向波动,显示出一定弹性。期间虽有贬值,但幅度不及同期美元指数升值幅度,也显示出较强韧性,CFETS指数走势则表现为先涨后跌再稳,累计小幅升值0.7%,与同期新兴市场的货币指数超11%的贬值幅度相比,体现出较强的稳定性。

  上半年汇率波动主要受到国内外疫情防控形势对比、流动性对比、中美关系发展变化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但我国经济基本面长期向好的趋势为人民币汇率稳提供了坚实支撑,人民币资产的相对吸引力继续增强。

  二、宏观经济政策

  上半年,随着新冠疫情防控工作不断取得积极进展,复工复产稳步推进,经济社会秩序有序恢复。5月“两会”释放出力度空前、落地有力的财政、货币、金融政策,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助力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局面不断趋好,维护金融市场平稳运行。与此同时,积极落实就业优先、精准脱贫、普惠民生的社会政策,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带动我国就业形势逐渐改善,民生和社会发展进一步恢复。

  (一)财政政策

  积极力度持续加大,全力支持抗疫和经济社会恢复。上半年,我国广义财政空间明显打开,逆周期调节作用充分发挥。收入端,减税降费政策力度持续加大,并凸显惠企惠民特点,重点对小型微利企业、小规模纳税人、个体工商户,以及受疫情冲击较大行业(公共交通、餐饮住宿、旅游娱乐文化)推出所得税减免及缓缴政策,免征文化事业建设费。

  支出端,财政“三支箭”全面落地,赤字率按照3.6%以上安排,发行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并全部直达基层,地方政府专项债扩容规模空前、节奏前移明显,其中5月份发行规模创历史新高(9980亿元),上半年累计发行已完成全年计划规模的近六成,下达提前批额度已超上年全年新增规模。

  政策特点可概况为“一季度托底对冲、二季度撬动转型”,支出使用效能提高。为更高效地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上半年财政支出侧重点有一定的边际微调。从支出分项的累计同比增速看,相较于1-3月,1-6月,卫生健康、城乡社区相关支出增速出现明显下降,反映出年初为对冲疫情而扩支较快的项目有所放缓;社保就业、节能环保相关支出增速保持稳定,交通运输、科学技术相关支出增速明显增加,考虑到同期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增速大幅好转,表明二季度财政支出对投资发挥了一定的撬动作用,且引导经济结构转型的特征明显。进一步地,上述变化更是反映财政支出重点由抗疫时的社会救助转向疫情防控常态化后的调结构、稳投资。

  中央对基层的财政支持力度显著加强,最大限度下沉财力。旨在切实帮助基层补充财力、发挥财政撬动作用。政府债券支持方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新增的1万亿抗疫特别国债和1万亿元财政赤字全部转给地方,并用于特定领域;抗疫特别国债的30%的本金和全部利息由中央承担。转移支付方面,今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较上年新增9500亿元,同比增速近13%,增量和增幅均创近年新高,并专门安排特殊转移支付逾6000亿元,用于地方财政应对疫情、弥补减收增支和县级财政缺口。

  财政支出韧性整体较强,财政收入逐渐回暖。受疫情冲击等影响,上半年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双降,财政运行面临紧平衡,但支出端增速下滑幅度明显小于收入端,反映出在当前收入面临约束的情况下,财政支出仍具韧性。分项中,社保就业、卫生健康、债务付息相关支出增速较快。与此同时,随着经济活动逐步恢复,财政收入单月同比增速逐月回暖,6月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税收收入均步入正增,上半年累计同比增速较一季度回升3.5个百分点。

  政府性基金收支持续好转。上半年,各级财政进一步挖潜,多渠道盘活资源,叠加房地产市场有所回暖、土地出让市场好转,以及二季度抗疫特别国债发行影响,政府性基金收入增速逐月好转,1-6月,全国政府性基金收入累计同比增速较1-3月大幅加快11个百分点,其中,中央政府性基金累计同比增速加快近10个百分点,地方本级政府政府性基金累计同比增速更是转正为0.3%。全国政府性基金支出累计同比增速较1-3月大幅加快逾17个百分点,这主要反映出上半年专项债发行放量的影响。

  (二)货币政策 

  稳健克制,珍惜正常的货币政策空间。对标全球,为应对疫情对宏观经济和微观实体造成的巨大负面冲击,上半年主要中央银行纷纷开启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甚至出现“负利率”,但人民银行始终坚持加强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的前提下,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并未急于推出大幅度的降息及量化宽松政策。截至6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和M2同比增速较上年同期分别加快1.6和2.6个百分点,各项贷款余额增速仅较上年同期高0.2个百分点,货币供应较好地匹配了实体经济运行需要,并未出现“大水漫灌”式强刺激。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稳定、资产价格平稳、人民币汇率合理波动,未来货币政策仍存较大空间。

  总量和结构性政策共同推进,宽货币向宽信用传导更加顺畅。年初以来,货币政策充分发挥逆周期调节作用,以合理充裕的流动性大力支持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和实体经济,通过降准降息、专项再贷款再贴现政策、增量开展MLF等方式加大基础货币投放,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降至较低水平,一季度末基础货币余额同比增速较上年同期加快逾10个百分点,较上年末加快近7个百分点,代表金融机构融资成本的货币市场利率中枢同比降幅明显,DR007均值较上年全年均值降低34bp,“宽货币”特征渐显。与此同时,上半年货币政策更突出针对性、直达性,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精准滴灌作用得到有效发挥,货币传导效率增强,信用条件走阔,代表实体企业融资成本的市场利率稳步下降。1年期和5年期LPR分别较上年末下降30bp和15bp,1年期中债企业债(AAA)和中短期票据(AAA)到期收益率均值均较上年全年均值下行逾70bp。

  融资结构持续优化,信贷和资本市场合力支持实体经济平稳运行。上半年,新增社会融资规模累计超过20万亿元,除2月份受春节假期和防疫停产等影响外,各月份新增规模总体维持高位。实体部门直接融资力度有所加大,除信贷外,债券也成为上半年社融高增的主要贡献,受市场利率持续下降、注册制改革等利好,上半年企业债券融资超3.3万亿元,已超过上年全年总规模,占同期社融增量的比重近30%。期限方面,企业中长期信贷投放保持较高增速,上半年多数月份,金融机构新增企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速明显快于整体人民币贷款增速。

  (三)金融政策

  全力做好抗疫金融服务,促进经济金融良性循环。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对实体经济的资金支持,实现普惠金融服务“量增、降本”。据银保监会数据,上半年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逾12万亿元,同比多增近2.5万亿元;季末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超13万亿元,同比增长近30%,平均利率较上年均值降低近70bp。与此同时,金融机构通过票据融资、贷款延期还本付息、展期续贷、承销信用债券、资产证券化、应收账款质押融资等方式,助力度过企业流动性困境,配合做好援企稳企工作。金融基础设施机构通过开辟发行“绿色通道”、简化线上流程等方式,为疫情防控金融债、企业债、地方政府专项债等提供高效支持。

  拓宽资本补充渠道,严控各类风险,确保金融体系平稳运行。受疫情冲击等影响,企业还款能力受损,上半年银行业保险业信用风险有所上升,不良贷款率较去年末有所升高。银保监会鼓励中小金融机构内外多渠道补充资本金,前六个月发行永续债银行的数量已超去年全年水平,发行规模同比增长近140%,其中中小银行更是成为商业银行永续债的发行主力。近期多部委联合印发中小银行资本补充工作方案,允许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认购中小银行可转债。与此同时,面对上半年市场流动性宽裕环境,金融监管重点防控影子银行和交叉金融业务风险,遏制资金空转、脱实向虚苗头,呵护防风险成果,引导金融切实服务实体经济。

  三、下半年宏观经济展望

  GDP增速将回归潜在增长水平,关注可能出现的“修复瓶颈”。展望下半年,固定资产投资还有较大加速空间,消费修复也将稳步推进,但短期内全球疫情难现拐点,外需下滑风险较大。今年稳就业取代经济增长成为最重要的宏观政策管理目标。预计下半年GDP同比增速有望向6.0%左右的常态回归,全年GDP增速中枢将在2.5%左右。考虑到近期工业生产、服务业产出、消费和投资等诸多宏观指标已出现走平迹象,下半年需要关注“修复瓶颈”问题。

  投资方面,预计下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进一步加快,全年有望实现接近两位数的增长水平,进而在今年宏观经济运行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三大类投资方面,疫情拖累上半年各类资金支出进度较为滞后,叠加前期专项债大规模发行筹集的资金,下半年基建资金将逐步到位,因此基建投资增速将加快,全年增速有望达到15%左右,逆周期调节作用将进一步显现。商品房销售边际回暖将延续,房地产开发投资仍有一定加速空间,预计全年增速不会明显低于去年,近期房地产工作座谈会重申“房住不炒”,预计下半年依靠房地产拉动经济的必要性减弱。下半年工业品通缩态势将继续好转,政策也在持续加大对制造业的力度,不排除出现单月正增速。但考虑到外需仍存较大不确定性,制造业投资信心恢复面临考验,预计全年制造业投资累计增速仍有负增的可能。

  消费方面,在经济延续修复和各项促消费政策发力共同作用下,下半年社零增速还有回升空间,但回升斜率可能放缓。主因是前期积压的补偿性消费需求已基本释放,下半年就业形势较为严峻,居民收入预期不稳,加上全球疫情形势及秋冬“卷土重来”仍存不确定性,从而对居民消费活动产生制约。预计全年社零累计增速将在-2%左右。

  出口方面,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预测,今年全球经济将同比下降4.9%,增速较上年下滑7.8个百分点,远超2008年金融危机时。并且国内外疫情发展存在错期效应,下半年发达经济体及我国以外的其他新兴市场或持续处于深度衰退,我国外需恐面临较大幅度萎缩。此外,伴随疫情高发国家加快口罩等防疫物资生产,4月以来强劲增长的防疫物资出口可能减速,并且下半年会有更多国家尝试恢复本国产能,二季度我国出口的“替代效应”也趋于减弱。最后,11月美国大选也增加了中美贸易摩擦的不确定性。综上,预计下半年外需拖累效应将进一步显现。

  进口方面,下半年国内经济延续修复,加之大宗商品价格走势趋稳,量价两方面因素对进口金额增速仍有支撑。但随着国内经济回升斜率趋缓,进口难以维持较快反弹势头,单月增速存在反复可能。整体上看,下半年进口增速中枢将较上半年回升,但仍将处于较低增长水平。

  消费品和工业品价格逐步向“0”附近收敛。8月之后CPI高基数效应将显现,且今年需求不足导致新涨价因素弱化,预计CPI同比涨幅将出现较快下行,年底有可能接近零增速。从而扩大货币政策操作空间。下半年国内经济持续修复,PPI回暖态势有望延续,但全球疫情仍加速扩散导致总需求恢复缓慢,大宗商品价格上行空间有限,预计年底前后PPI同比可能向“0”靠拢。

  人民币汇率保持较高弹性,或有小幅升值。外部因素方面,在美国疫情控制不力、美联储持续宽松、全球避险情绪趋缓的影响下,预计下半年美元指数总体趋弱,但中美关系不确定性增强会扰动外汇市场情绪。内部因素方面,下半年我国经济将延续缓慢恢复态势,同时货币政策维持稳健,中美两国利差对人民币升值产生支撑。综合研判,预计人民币汇率将呈现宽幅震荡态势,且不排除有小幅升值可能。

  四、下半年宏观政策建议

  (一)财政政策

  充分发挥积极财政的撬动作用,做好前期政策的落地落实。疫情主要影响居民收入和企业盈利,建议下半年仍以财政政策为主,强化逆周期对冲,支持居民收入和企业利润增长,撬动实际需求。今年政府债券同比新增发行规模创历史高位,要聚力补短板、惠民生、促消费、扩内需领域,尽早发挥债券资金使用效益。今年拟安排的财政赤字率高于往年,在财政收入维持低速增长的情况下,更应着力构建支出结构优化的长效机制。除直接经济补贴外,可扩大广义基础设施建设规模,例如,增加保障房供给、改造老旧小区、完善医疗和养老保障体系、加大公共卫生和应急管理投入等。

  增加短期国债发行,提升特殊时期政策效能。一方面,目前海外疫情仍未好转,国内处于缓慢恢复重启阶段,预计下半年财政收入下降而支出刚性的情况仍难缓解。基于此,建议适度扩大短期国债发行规模,获得低成本、灵活、可观的资金,更好支持“六稳”“六保”领域。另一方面,当前流动性环境整体宽松,此时发行短期国债能够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提供较佳结合点,将货币政策释放的资金更好地转化有效投资,高效释放国内市场需求增长潜力。

  进一步推动财力下沉,惠及基层。今年减税降费力度较大,地方财政面临压力,财政资金使用将体现“一竿子插到底”的精神,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总体加大。总量有保的同时更应注重使用结构优化和发力精准,可灵活适度增加专项转移支付,用于支持受疫情和汛情冲击影响较大的行业和领域,以便在当前的特殊时期,较大程度地发挥财政转移支付在保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方面的效率,增强财政保障能力。

  (二)货币政策

  向内聚焦,应对短期冲击也要做好中长跑打算。上半年全球主要央行的QE政策将导致疫情后全球流动性长期充足,下半年我国的货币政策应在考虑到全球宽松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和流动性形势的情况下相机抉择,坚持以我为主,适时适度调节利率水平,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和实体经济相对较阔的信用条件,呵护经济内生性增长动力缓慢恢复。从中长期看,未来全球经济增长面临周期性下行,保护主义上升,我国外需形势不容乐观。在此情况下,需要用改革释放内需潜力,货币政策应围绕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利率市场化改革,引导金融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支持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进一步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上半年人民币信贷投放力度较大,并突显一定的结构性支持特点,但间接融资体系下企业融资满足率仍有待提高,同时资金在金融体系内空转的风险有所加大。基于此,建议持续加大直接融资比重。依托新《证券法》注册制改革的政策利好和流动性合理充裕的有利条件,促进企业债券市场扩容,充分发挥债券的定向支持功能,提高企业融资便利性、降低融资成本,促进资金精准流向实体经济所需环节。

  (三)金融政策

  加快构建商业银行资本补充长效机制。信贷投放加大背景下,商业银行资本补充需求加大,下半年金融政策应继续支持商业银行多渠道补充资金,提早谋划应对银行业不良资产大幅增长。一方面,降低中小银行永续债发行门槛、提高发行审批效率,允许符合条件的银行根据自身需要规划其资本工具发行。另一方面,鼓励年金、保险资金等长期投资者参与银行财务性股权投资、银行永续债和二级资本债投资。以进一步增强商业银行风险抵御能力,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严防资金空转,促进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循环。近期房地产工作座谈会重申“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银保监会年中会议提出严防影子银行房地产贷款乱象回潮,下半年金融政策将以稳增长和防风险作为两大主线。中短期措施方面,建议做好“一收一放”:前者是指在市场利率下降过程中,着重关注企业短期信贷和对公结构性存款同步高增的现象,加大对银行资金空转、套利等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强化监管震慑作用。后者是指引导鼓励正当的金融创新,推出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定价合理的金融产品,完善金融风险补偿机制,促使金融高效精准支持实体经济。长期来看,治本之策是加强经济政策的协调配合,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和制造业转型升级,实现金融供给结构与产业结构升级需求的精准匹配。

 

优化营商环境的30条利好消息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两会后答中外记者问时说,不仅要让市场主体活下去,更重要的是通过“放管服”改革把他们激活起来。要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打掉那些不合理的条条框框,让他们公平竞争。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更好服务市场主体的实施意见》。怎样让生意更好做?让项目尽快开工?来看这30条好消息——

上项目

01 有条件的地方对项目可行性研究、用地预审、选址、环境影响评价、安全评价、水土保持评价、压覆重要矿产资源评估等事项,实行项目单位编报一套材料,政府部门统一受理、同步评估、同步审批、统一反馈,加快项目落地。

02 优化全国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审批流程,实现批复文件等在线打印。

03 在确保安全前提下,对社会投资的小型低风险新建、改扩建项目,由政府部门发布统一的企业开工条件,企业取得用地、满足开工条件后作出相关承诺,政府部门直接发放相关证书,项目即可开工。

04 加快推动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在线审批,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与投资审批、规划、消防等管理系统数据实时共享,实现信息一次填报、材料一次上传、相关评审意见和审批结果即时推送。

05 2020年底前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涉及的行政许可、备案、评估评审、中介服务、市政公用服务等纳入线上平台,公开办理标准和费用。

06 统一测绘技术标准和规则,在用地、规划、施工、验收、不动产登记等各阶段,实现测绘成果共享互认,避免重复测绘。

降门槛

07 围绕工程建设、教育、医疗、体育等领域,集中清理有关部门和地方在市场准入方面对企业资质、资金、股比、人员、场所等设置的不合理条件。

08 研究对诊所设置、诊所执业实行备案管理,扩大医疗服务供给。

09 推动取消除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以外的道路货物运输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并将相关考试培训内容纳入相应等级机动车驾驶证培训,驾驶员凭培训结业证书和机动车驾驶证申领道路货物运输驾驶员从业资格证。

10 改革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制度,便利兽医相关专业高校在校生报名参加考试。

11 2020年底前将保留的重要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权限全部下放给省级人民政府市场监督管理部门。

12 放宽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登记经营场所限制。

13 各地要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在保障安全卫生、不损害公共利益等条件下,坚持放管结合,合理设定流动摊贩经营场所。

14 在确保食品安全前提下,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合理放宽对连锁便利店制售食品在食品处理区面积等方面的审批要求,探索将食品经营许可(仅销售预包装食品)改为备案,合理制定并公布商户牌匾、照明设施等标准。

简手续

15 通过在线审批等方式简化跨地区巡回演出审批程序。

16 督促地方取消对二手车经销企业登记注册地设置的不合理规定,简化二手车经销企业购入机动车交易登记手续。

17 支持地方开展“一照多址”改革,简化企业设立分支机构的登记手续。

18 统一失业保险转移办理流程,简化失业保险申领程序。

19 梳理各类强制登报公告事项,研究推动予以取消或调整为网上免费公告。

20 探索推进“一业一证”改革,将一个行业准入涉及的多张许可证整合为一张许可证,实现“一证准营”、跨地互认通用。

21 简化增值税等税收优惠政策申报程序,原则上不再设置审批环节。

22 2020年底前将商标注册平均审查周期压缩至4个月以内。

减压力

23 鼓励引导平台企业适当降低向小微商户收取的平台佣金等服务费用和条码支付、互联网支付等手续费,严禁平台企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收取不公平的高价服务费。

24 在工程建设、政府采购等领域,推行以保险、保函等替代现金缴纳涉企保证金,减轻企业现金流压力。

25 鼓励引导商业银行支持中小企业以应收账款、生产设备、产品、车辆、船舶、知识产权等动产和权利进行担保融资。

26 加快推动劳动者入职体检结果互认,减轻求职者负担。

网上办

27 全面推行企业开办全程网上办,提升企业名称自主申报系统核名智能化水平,在税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积金、商业银行等服务领域加快实现电子营业执照、电子印章应用。

28 2020年底前基本实现增值税专用发票电子化,主要涉税服务事项基本实现网上办理。

29 强化税务、海关、人民银行等部门数据共享,加快出口退税进度,推行无纸化单证备案。

30 提高商标网上服务系统数据更新频率,提升系统智能检索功能,推动实现商标图形在线自动比对。

 

 

国家信用监管政策介绍

 

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9】35号)要求,建立健全贯穿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的新型监管机制,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

创新事前环节信用监管

☆建立健全信用承诺制度。

☆探索开展经营者准入前诚信教育。

☆积极拓展信用报告应用。

加强事中环节信用监管

☆全面建立市场主体信用记录。

☆建立健全信用信息自愿注册机制。

☆深入开展公共信用综合评价。

☆大力推进信用分级分类监管。

完善事后环节信用监管

☆健全失信联合惩戒对象认定机制。

☆督促失信市场主体限期整改。

☆坚决依法依规实施市场和行业禁入措施。

☆依法追究违法失信责任。

 

加强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

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惩戒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一项核心机制,按照“褒扬诚信、惩戒失信,部门联合、社会协同,依法依规、保护权益,突出重点、统筹推进”的原则,依法依规运用信用激励和约束手段,构建政府、社会共同参与的跨地区、跨部门、跨领域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促进市场主体依法诚信经营,维护市场秩序,营造诚信社会环境。

截止目前,国家各部门共签署51名联合奖惩合作备忘录,其中联合惩戒备忘录43个,联合激励备忘录3个,既包括联合惩戒又包括联合激励备忘录5个,涉及税收征管、金融、安全生产、保险、质量监管、司法、食品药品、环保等多领域,多个政府部门共同参与合作,使得针对违法失信行为的联合惩戒所辐射的范围越来越广。

 

充分应用市场主体公共信用综合评价结果

为建立健全公共信用综合评价机制,以公共信用综合评价支撑分级分类监管,国家发改委组织国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会同相关大数据机构对全国3300万家市场主体开展了第一期公共信用综合评价,按属地推送并要求充分应用,建立健全公共信用综合评价机制,以公共信用综合评价支撑分级分类监管。

 

企业信用修复

企业信用修复的定义

信用修复是指一些失信主体被有关部门联合惩戒、纳入黑名单之后,失信人对自己的失信行为有正确的认识,并在规定的时间内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及时纠正,继而消除不良社会影响后果的一种措施。

 

一般失信行为与严重失信行为的界定

一般失信,指对性质较轻、情节轻微、社会危害程度较小的违法失信行为的行政处罚信息,除认定为涉及严重失信行为的行政处罚信息以外,再除去按简易程序做出的行政处罚信息,原则上均为涉及一般失信行为的行政处罚信息。

严重失信,涉及严重失信行为的行政处罚信息范围,主要是指对性质恶劣、情节严重、社会危害程度较大的违法失信行为的行政处罚信息。主要包括:一是因严重损害自然人身体康健和生命安全的行为被处以行政处罚的信息;因严重破坏市场公平竞争秩序和社会正常秩序的行为被处以行政处罚的信息;在司法机关、行政机关作出裁决或决定后,因有履行能力但拒不履行、逃避执行,且情节严重的行为被处以行政处罚的信息;因拒不履行国防义务、危害国防利益、破坏国防设施的行为被处以行政处罚的信息。二是法律、法规、规章明确规定构成情节严重的行政处罚信息。三是经行政处罚决定部门认定的涉及严重失信行为的行政处罚信息。

特定严重失信行为的行政处罚信息:

1、在食品药品、生态环境、工程质量、安全生产、消防安全、强制性产品认证等领域被处以责令停产停业,或吊销许可证、吊销执照的行政处罚信息。

2、因贿赌、逃税骗税、恶意逃废债务、恶意拖欠货款或服务费、恶意欠薪、非法集资、合同欺诈、传销、无证照经营、制售假冒伪劣产品和故意侵犯知识产权、出借和借用资质投标、围标串标、虚假广告、侵害消费者或证券期货投资者合法权益、严重破坏网络空间传播秩序、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等行为被处以责令停产停业,或吊销许可证、吊销执照的行政处罚信息。

3、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不可修复的行政处罚信息,均按最长公示期限予以公示,公示期间不予修复。

 

信用修复的具体步骤

提出申请——受理申请——修复认定——修复处理。

1、提出申请。符合信用修复条件的失信主体,可向信用修复机构书面提出信用修复申请。需在“信用昆明”网站(http://credit.km.gov.cn/)下载并填写《信用修复申请书》、《信息修复决定书》,提交信用报告,提供营业执照或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证复印件(加盖公章)、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身份证复印件、委托授权书、代理人身份证复印件及纠正失信行为消除不良影响的其他佐证材料。

2、受理申请。信用修复机构收到信用修复申请后,对信用修复申请及相关材料进行审核,5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对不予受理的应说明理由。

3、修复认定。信用修复机构对申请人是否整改到位、是否符合信用修复条件作出认定,7个工作日内作出修复决定,并将《信用修复决定书》和修复后的信用信息提交昆明市信用办。情况复杂确需延期的,经信用修复机构负责人批准,可延长至15个工作日。

4、修复处理。昆明市信用办在3个工作日内对修复决定进行复核,符合信用修复条件的,应及时在昆明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更新信用信息,撤销在“信用昆明”公示的相关信息,按照信用信息报关渠道向云南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报关信用修复信息,并将处理结果告知申请人,完成信用修复;不符合信用修复条件的,将处理结果告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不可进行信用修复的范围

“信用中国”网站规定以下六种情况属不可信用修复的范围:

☆一般失信在最短公示期三个月内的行政处罚信息;

☆严重失信在最短公示期六个月内的行政处罚信息;

☆属于特定严重失信行为的行政处罚信息;

☆在信用修复后一年内再次被给予行政处罚的信息;

☆失信主体因行政处罚而被列入失信惩罚黑名单和重点关注名单的,按照相应名单管理要求公示和开展修复。

☆经行政处罚决定部门认定的,或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不可修复的行政处罚信息。

 

 乡愁                                            

【作者】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作品赏析

《乡愁》是余光中诗集《白玉苦瓜》中的一首,和《民歌》《乡愁四韵》《罗二娃子》等,同是余光中以民歌风抒发乡愁的经典之作。余光中被称为“以乡愁之诗撼动亿万华裔”的诗人,“乡愁”是其众多诗作中念念不忘的主题。《乡愁》对一个抽象的、很难作出描绘却被大量描绘所覆盖的主题作出了新的诠释。在意象上,选用了“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生活中常见的物象,赋予其丰富的内涵,使原本不相干的四个物象,在乡愁这一特定情感的维系之下,反复咏叹。余光中本人曾说,这首诗是“蛮写实的”:小时候上寄宿学校,要与妈妈通信;婚后赴美读书,坐轮船返台;后来母亲去世,永失母爱。诗的前三句思念的都是女性,到最后一句想到祖国大陆这样“大母亲”,于是意境和思路便豁然开朗,就有了“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一句。

内容上,按时间顺序,从“幼子恋母”到“青年相思”,到成年后的“生死之隔”,再到对祖国大陆的感情,不断发展的情感,逐渐上升,凝聚了诗人自幼及老的整个人生历程中的沧桑体验。不同阶段的乡愁,凝聚两端的分别是:我——母亲;我——新娘;我(生)——母亲(死);我(游子)——大陆(祖国)。乡愁的对象,由具体的“乡”,到抽象的民族的“乡”,从地域之乡,到历史之乡和文化之乡。使“乡愁”逐渐沉淀出丰富的内涵和表现力。

诗形上,四段文字在字数、句式上基本一致:“……(时间状语),乡愁是……(作为意象的具象化的‘乡愁’的载体),我在这头,……(具体的‘乡愁’的对象)在那头”。一气呵成,回环往复,似乎是情感的一唱三叹,余音缭绕,历久弥笃。

诗歌在语言上纯净、清淡,浅白真率而又意味隽永。“小小”、“窄窄”、“矮矮”、“浅浅”等叠音的形容词,用来修饰中心意象,增强了语言的生动性。

这首诗在艺术风格上,一反诗人早年“现代时期”那种刻意锤字炼句、苦心经营意象和矛盾语法、追求陌生化效果以作惊人之语,在晦涩中求深奥的特点,转而追求恬淡、圆融的美学风格。以简代繁,以淡取胜,也算是绚烂之极,归于平淡。

 

作者简介

余光中, (1928年10月21日~2017年12月14日),当代著名作家、诗人、学者、翻译家,出生于江苏南京,祖籍福建泉州永春。因母亲原籍为江苏武进,故也自称“江南人”。 

1947年毕业于南京青年会中学,入金陵大学外文系,1949年转厦门大学外文系,1952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9年获美国爱荷华大学The University of Iowa)艺术硕士。先后任教台湾东吴大学台湾师范大学台湾大学台湾政治大学。其间两度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国多家大学任客座教授。1972年任台湾政治大学西语系教授兼主任。1974年至1985年任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教授,并兼任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书院中文系主任二年。1985年,任台湾中山大学教授及讲座教授,其中有六年时间兼任文学院院长及外文研究所所长。  

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自称为自己写作的“四度空间”,被誉为文坛的“璀璨五彩笔” 。

驰骋文坛逾半个世纪,涉猎广泛,被誉为“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者”。其文学生涯悠远、辽阔、深沉,为当代诗坛健将、散文重镇、著名批评家、优秀翻译家。现已出版诗集 21 种;散文集 11 种;评论集 5 种;翻译集 13 种;共 40 余种。代表作有《白玉苦瓜》(诗集)、《记忆像铁轨一样长》(散文集)及《分水岭上:余光中评论文集》(评论集)等,其诗作如《乡愁》、《乡愁四韵》,散文如《听听那冷雨》、《我的四个假想敌》等,广泛收录于大陆及港台语文课本。 

2017年12月14日,余光中教授于台湾逝世,享年89岁。

 

 

 

 

(欢迎大家推荐好文或原创作品,联系电话:周迎春,13618881660)

                                                 

总编:张文楚

主编:罗佑民

责任编辑:周迎春

承办:昆明市邵阳商会秘书处

日期:2020年9月1日                 

 

版权所有 昆明市邵阳商会 © 2011-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建议使用分辨率:1440×900和IE8.0及以上的浏览器进行浏览
商会地址:昆明市呈贡区龙城街道兴呈路绿地东海岸营销中心10楼    邮政编码:650501
联系电话:0871-64568099、0871-64589088 传真号码:0871-64568099   商会邮箱:kmsysh2011@126.com
云南网站建设,云南网页设计,昆明网站建设,昆明网页设计  网站后台
在线客服 在线客服